


李金华以《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 Engineering of Drought-resistant Tomato》为题,首先介绍了番茄抗旱基因的挖掘方法,详细介绍了利用普通栽培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和野生番茄S.pennellii的构建渐渗系,鉴定各个渐渗系的抗旱性,确定抗旱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点,以及结合转录组分析开展功能验证。此外,李金华教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在番茄抗旱基因工程改良方面的工作,并对基因工程提高番茄抗旱性和植物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开发胁迫响应sensor)进行了讨论。
杜羽以《Phytophthora infestans RXLR effector PITG20303 targets potato MKK1 protein to suppress plant immunity》为题,以探究马铃薯晚疫病广谱抗性为目标,揭示了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植物抗性反应与效应蛋白触发的植物抗性反应,分析了效应蛋白在改变其寄主靶蛋白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在揭示植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发现PITG20303和PITG20300通过够靶向植物MAPK级联信号蛋白StMKK1负调控植物的PTI反应,进一步揭示了StMKK1正调控马铃薯对腐生真菌灰霉菌抗性,而负调控马铃薯对兼性寄生病原菌晚疫病菌和青枯病菌抗性的分子机制。
朱峰以《Plant-mediated multitrophic interactions in above- and below-ground ecosystems》为题,借用电影《The Happening》引出报告主题,以探索植物对于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机制以及其在塑造(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为目标,以陆地生态学为中心,通过生态基因组学、化学生态学等研究方法,结合室温、田间实验,解析了植物介导地上多营养级互作与调控机制、植物-土壤反馈效应的微生物驱动机制,进而探索了土壤遗赠效应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地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至此,茄科作物逆境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7场学术盛宴给与会师生带来极致精神享受,为从事茄科作物研究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师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启示,也为本领域人员提供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的平台。(撰文/强昕 白英雷 查倩倩 核对/牛旭旭 审核/毛会坡)